高達17米的穹頂,由36個竹子制作的“梁”支撐。這個竹制的穹頂結構支撐著一個水泥圓頂,上面覆蓋著用陶盤培育的裝飾性綠色植物——這是上海世博會印度國家館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很好的竹子穹頂。
穿行在以低碳環保為主線的世博園內,類似印度館這樣以竹子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場館建筑還有很多,除印度館外,印度尼西亞館、挪威館、越南館、秘魯館、馬德里案例館、德中同行之家等展館都將竹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。印度館設計師納依都向記者表示,在印度館方案的選拔過程中竹穹頂脫穎而出,這顯示了印度勇于向世界展示竹子在建筑中的使用,同時,還意味著
竹材同樣可以應用于大型建筑。對于未來的城市建筑,竹藤材料運用將會是更經濟、更環保以及更加時尚的一種方式,它將在城市的很多地方代替鋼筋混凝土。
努力提升公眾關注,致力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竹藤組織(INBAR)14日晚選擇在上海世博會,舉行紀錄片《竹子:十個關于智者之材的事實》的全球發布儀式。并且就竹子在未來人類城市生活中的使用前景進行了討論。該影片由國際環境影視集團(TVE)拍攝制作,講述了竹材的十個顯著特性,及其在氣候變化和改良貧困方面作出的貢獻。
在發布式的討論中,與會者一致認為提高公眾的關注和意識是推動竹建筑重要的前提。而影片《竹子:十個關于智者之材的事實》在世博會上的全球首映,就提高公眾關注的重要宣傳舉措。“各國政府大可利用竹子幫助保護環境和減少貧困,例如通過財政刺激手段和技術培訓”,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古珍說,“但要實現這一切,先要從改變消費者的意識開始。我們有必要告訴公眾,竹子可以替代木頭、塑料、混凝土成為新的建筑材料,這樣消費者才會選擇購買這種環保質優的材料。同時,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勵和支持竹建筑的發展。”
攜手推動實現建筑夢想,雖然竹子在保護自然資源、恢復自然景觀、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都具備優勢,而且為世界上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了生計,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支柱,被稱作“智者之材”。但目前,竹材料在實際建筑的運用中還存在一些實際的困難。例如,竹子生長速度快,在一定的空氣濕度下易變質發霉,這給竹材的運輸帶來了困難。
馬德里案例館建筑工程部Manu Rubio就向記者表示,馬德里案例館使用了防火的竹材,正在建設中的馬德里機場也將構建較好的竹工程項目,但竹材的長途運輸是困擾他們主要的問題。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重視程度的提高,竹子和現代化的技術和設計理念的結合,將擁有可觀的發展前景。
古珍說:“在很多地方,竹子只是在農村地區使用較多,在城市
《
桃花江手機官網首頁》